2019年第一场马拉松——厦马如期而至,这个名额来自去年,中签放弃后自动保留到今年,但是如果今年再不去,将失去下一次的报名资格。于是今年早早就开始准备了,10月、11月跑量都超过了300K并且在期间分别跑出133的半马PB和327的全马PB,12月受到低温、雾霾和小伤病的影响,也积累了270多K里程。12月31号参加了第一场正规的10公里路跑比赛,42分30秒的官方成绩好于以往的万米自测,这给我一周后的厦门马拉松带来了信心,324的目标没有动摇。
1月5号来到厦门,还是老一套,领包、入住、休息。期间和周姐吃了一顿海鲜大餐,好在并没有影响到第二天的比赛。晚上换了比赛服在路边跑了2.5公里试试当地的天气,跟北方还是明显不一样,气温较高,湿度很大,这是我第一次全马前一天还有跑步,感觉还不错。
第二天起个大早,吃了早饭就慢悠悠溜达向起点。厦马按照每个人的田协PB成绩分三枪起跑,大大缓解了拥堵的情况,这点很值得其他赛事学习。我被分在第一枪的B区起跑,这个位置跟我预想的差不多,最初的几百米基本跑不开,第一公里用时5分,从第二公里开始渐渐加速,度过找节奏的阶段,经过5公里路标的时候24分31秒。由于前面配速比计划慢不少,我在6~15公里刻意稍微提速,分别跑出了23分47秒和23分54秒,这也是我最快的两段5公里。看到时间追回来,我稳了稳节奏,提醒自己不能冲太快,前面抢1分钟后面可能要用3分钟来补,于是一直保持着448的配速,并且看到了马路对面已经折返的第一集团还有后面的业余高手,这段用时24分06秒。
20公里之后开始折返,半程用时1小时41分30秒,比预计快了几十秒,这个成绩比西昌马拉松的半程快2分钟,我感觉比较轻松,但仍然不确定后面能不能保持,回程的时候马路对面就变成了更慢一些的跑者,我们都在互相给对方加油,第五个5公里用时24分04秒。厦门的坡还是很多的,但是在体力较好的时候,其实不会觉得太难跑,26~30公里我仍然是和前面一样一样的节奏,没太多疲劳感,这一段用了24分09秒。过了30公里,掉速的跑友一下就变多了,有的人甚至已经开始走路了,我倒是没有掉速的想法,只是感觉呼吸要比之前急促了,到了34K的那个大坡,我终于感觉到了挑战,配速掉到510左右,小腿很酸,但还是咬牙坚持,好在上了坡就开始下坡,我顺势就把时间追回来了,第七个5公里用时23分58秒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追时间消耗了太多体力,36~40公里我跑得有些艰难,配速略微下降,尤其38、39公里455左右,但总体还在可控范围内,第八个4公里用了24分18秒。过了40公里的牌子,我就开始计算时间了,只要不雪崩,进324其实已经稳了,这时有个小插曲,我鞋带开了,而且正好是绑计时芯片的那只鞋,我特别不想停下系鞋带,但是又怕芯片跑掉了,就这么随时盯着挂在鞋带上的芯片,并且最后一公里略微加速坚持到了终点,净计时3:23:02。
本次比赛我备战期较长,大部分训练都顺利完成,只有赛前两三周的感冒和腿部炎症影响了一些跑量,另外在比赛中的配速策略较为成功,前半程和后半程用时只相差2秒,并且在上坡时略减速下坡时略加速,使体力不至于消耗太快。这些因素让我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下实现了一年前定下的全马325目标,将来我还会继续坚持我的跑马风格:认真备战,轻松完赛。